徐玉红老师创作的历史剧《马臻治水》付梓

2

今年农历3月14日相传是建设绍兴鉴湖的东汉人马臻诞辰1930年纪念日,由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人文学院徐玉红副教授创作的一部关于民心公道、歌颂东汉英雄的历史剧《马臻治水》于日前正式发表在《中国鉴湖》第三辑上。

1

马臻功绩垂青史

“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在绍兴8256平方公里的陆地上,纵横交错着总长10887公里的6759条河流。一部绍兴的发展史,很大程度上是一部水利建设史。为了生存、繁衍和发展,历代绍兴人民在治理水害、改造环境、建设家园中作出了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努力,这其中就有东汉会稽太守马臻于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发动民工,筑堤潴水,总纳山阴、会稽两县36源之水建筑鉴湖的壮举。由于得罪了豪绅,被诬告致死,后会稽百姓于鉴湖之畔,建墓立庙,永久祭扫。历史剧《马臻治水》就是在此背景下讲述这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

这是一部关于民心公道、歌颂东汉英雄的历史剧,讲述马臻筑湖治水,建功蒙冤的古史奇案。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马臻任会稽郡太守。时会稽之地水旱频仍,民众饱受其苦。豪佑据富中大塘良田沃土,北部平原一片荒凉贫瘠。马臻以根治会稽水患为己任,力筑大湖,争取贺家支持,排除郑氏、焦氏、严氏、孔氏等豪强外阻,带领谢儒文等民众,祭禹明志,巧妙设计工程,克服技术难关,捐钱粮、赶工期,为民造福。怎奈大湖初成,主簿梁旻在郑氏怂恿下,为谋太守之位,籍以一千死者联名,设计诬陷马臻。顺帝昏聩,外戚梁氏无恶不作,横行暴戾,复加梁马世仇,梁冀、梁妠、梁旻、廷尉吴雄内外勾结,马臻陷贪腐之罪,激怒皇帝,被以极刑。梁氏为除后患,逼死马臻家眷。会稽民众感马太守恩泽,于湖边安葬太守,全剧在悲情缅怀中推向高潮。结尾借越女采莲等篇章,歌颂鉴湖为绍兴平原带来的巨大福泽,马臻之功永垂青史。

11

忠于史实,探求真相

历史剧《马臻治水》分为十场,全剧文辞雅正,力求还原古代劳动人民对马臻的敬仰和对豪佑的鞭挞之情。分为明暗两条线索,向读者讲述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明线为马臻治水的艰苦过程,面对和处理各方利益。暗线是马臻蒙冤最后被杀前因后果,歌颂马臻全心全意为民造福的壮举,这是全剧的核心。

这部历史还原性作品,是以剧本艺术创作手法,探索历史真相之作。剧中主要人物及重要人物,如马臻、梁旻、粱冀、梁妠、梁商、汉顺帝刘保、洛阳令吕放、刺史刘佑以及会稽富中大塘的主要豪右贺氏、郑氏、夏氏、钟离氏、焦氏、严氏 孔氏等,皆有史可考。剧中事件马臻筑鉴湖、借一千死者联名告状、吕放为粱冀所杀、马臻安葬鉴湖边、梁旻继任马臻后会稽太守等亦皆史实。而剧中旻为粱冀从弟、梁妠为顺帝皇后、梁氏一族关系及吕放吕禹兄弟等人物关系,乃至梁马世仇等,据史可证。未详细交代之处,如粱冀毒杀汉质帝、梁氏害死马臻家眷等,前者史书明确记载,后者见证于马太守庙清代壁画内容。

马臻一案可谓千古奇冤,在央视《走遍中国绍兴之永远的鉴湖》节目中,用“他曾经以单个人的光芒照亮了整个绍兴平原”评价马臻;上而推之,清代李慈铭评价:“太守功德在人,虽远益彰”;南宋王十朋云:“境绝利溥,莫如鉴湖”; 北宋仁宗赵祯,亲封马臻为“利济王”;唐代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云:“东南山水越为首”;元稹《寄乐天》则赞:“天下风光数会稽”,影响如此深远的惠民工程鉴湖建筑者——马臻,却所存史料甚微,其悲惨命运,成了千古之谜。

22

一载伏案,专家学者多方相助

徐玉红老师创作《马臻治水》时,坚持把”维持历史的真实”作为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并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经一载伏案,编写而成。在剧本撰写过程中,作者得到了绍兴市水利局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热心帮助,从鉴湖史料、马臻冤情考证、东汉会稽水利状况,直到剧本情节不断完善,给出了建议与意见,鉴湖研究会的多位专家也为此出谋划策。绍兴市鉴湖研究会先后两次召开专家组会议,从史料到作品修改、完善、定稿,付出了大量心血。

绍兴因水而美。从2013年浙江开展“五水共治”起,“绿水青山”是浙江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成为人们的共识,水文化价值也得到广大人民的广泛认可。《马臻治水》这一历史剧本的问世,进一步诠释了为民谋福、民生之事大于天的朴素道理。(张增祥)